上世纪80年代开始,中国进入强制计划生育时期。
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,1980~1990年,每年平均约有1000万女性身体中被放入了宫内节育器,宫内节育器又被叫做节育环,是一种长效避孕手段。
节育环最多只能在体内放置二十年,被遗忘在体内的节育环总会以疼痛、流血的方式提醒着那些女性它们的存在。
三十多年过去了,那些被上环的女性陆续进入绝经期,由于宣传不到位,很多人忘了,她们体内还有一个金属环需要取出。
2016年,南京邮电大学孙晓明教授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,他们团队预测未来十年会有约2600万女性需要取环。
一、一劳永逸的节育环
1980年开始,中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强力推进阶段。相继开展了遍及全国的群众“大结扎”、“大上环”运动,男性绝育、女性绝育及人工流产手术者在短时间内都创历史最高,总避孕率均迅速升至全球首位。
不过中国大多数的节育措施都用在了女性身上。
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强制避孕铁腕政策,世界卫生组织(WHO)统计数字显示,中国妇女使用的宫内节育器占全世界2/3。
和其他几种避孕节育方式相比,节育环更为高效、简便、经济、可逆,又可长期避孕,成为中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。
节育环放置过程也非常简单,常规消毒后把大小合适的节育环放入子宫腔就可以了。
“对一孩妇女上环,二孩夫妇中须有一人进行绝育,严格杜绝三孩,否则实行人工流产”的避孕方针成为避孕节育推进的标准,计生部门还制定了一孩率、绝育率等一系列指标,并进行考核。
中国开始推广应用的第一代节育环主要是不锈钢金属单环。
它是第一个被引进且在中国生产的宫内节育器,因不良反应小,延续应用了30多年。
不过不锈钢金属单环的使用年限为20年左右,通常建议在绝经后半年至一年内取出。
如果没有取出呢?
二、被遗忘的节育环
这种比喻可能不太准确,但为了便于理解,我们可以把女性的子宫想象成一个充满弹性的橡胶瓶子,子宫腔就是瓶身,宫颈和阴道就是瓶颈。节育环就卡在瓶底这个位置。
1.引起腰痛、肚子痛甚至流血
因为子宫的弹性,节育环是不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的。可是随着绝经的时间越来越长,子宫就会慢慢变小,阴道弹性下降。
而节育环的大小不变,这个时候就会和子宫产生“摩擦”,引起腰痛、腹痛、小腹下坠甚至出现不规则流血等现象。
2.造成宫颈损伤、子宫穿孔
由于子宫和宫颈口萎缩、节育环老化的缘故,节育环很可能会长进肉里,取出越困难。
临床上有很多需要二次手术的案例。
很多老人都是在绝经后出现腰酸、腹痛、阴道流血等症状后才去医院取环的。但因为取环困难,容易出现宫颈损伤、子宫穿孔以及节育环断裂后部分残留,只能进行二次手术。
生孩子痛苦,取环又是一场痛苦的记忆。
3.有时甚至需要手术
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宫腔镜或者开腹手术取出节育环。
她们在负担更高医疗费用的同时,还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和手术相关风险,如麻醉药物过敏、心脑血管意外、呕吐误吸、手术创伤、周围器官损伤等。
4.这些情况,女性们也需要取环
计划再生育; 没有性生活,不需要避孕; 准备改用其他方式如口服避孕药、安全套、结扎等; 节育环已到放置期限,需要更换时; 发生了并发症及副作用,药物治疗无效时; 节育环未脱落时仍然发生了怀孕。
基层计生工作者有绝育率的指标,却没有任何指标要求他们要提醒绝经期的女性要及时取环。
由于宣传不到位,很多女性都没有忘记了她们体内还有一件金属制品需要取出。
三、没有人告诉她们要取出来
中国自1959年开始推广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,距今已有59年,当年最早上环的那一批人都先后过了绝经期。
可问题是,很多人并不知道节育环也有使用年限,更不知道节育环在绝经后是需要取出来的。
2014年,上海黄浦区针对2054位女性,进行了一项宫内节育器使用情况调查。
有超过一半的受访对象的宫内节育器已经放置超过20年,还有部分绝经期的女性的宫内节育器仍未取出。
还有多少母亲的节育环已经超期放置?还有多少母亲忘记了身体中还有一个节育环没有取出?
三十多年过去了,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了过去式,二胎才是时代的主角。那些已经老去的、被遗忘的女性们,该由谁来提醒她们取出体内的节育环呢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