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讯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咨讯 > 观点

“女版兵马俑”献给未出世女婴

时间:2013-10-21  来源:纽约时报  作者:王霜舟  

伫立在地下、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看守陵墓的兵马俑,在人们眼里代表着许多东西。比如强大的军事实力;中华文化中长生不老的观念;以及这位曾经一统中国,并用塑像给自己陪葬的统治者对组织机构的狂热和对权力的渴望。而对于以性别失衡为创作主题的法国艺术家蒲玉娜·诺赫伊(Prune Nourry)来说,这些用陶土制成的士兵代表着男人,很多很多男人。

1.jpg
蒲玉娜·诺赫伊正在西安展出的《女童俑》

这支象征性的军队为诺赫伊提供了理想的载体,从而就对子嗣的渴望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了她的问题,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普遍面临着这样的难题。“兵马俑是合乎情理的,”她说,“成千上万的男人伫立在那里,说到生殖偏好,这就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象征了。”

过去一年里,她开始给兵马俑带来性别上的改变。其成果是一个名为《女童俑》(Terracotta Daughters)的新作品。该作品由116件塑像构成,把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变成了年轻女人。塑像面部是以诺赫伊通过马大夫之家(Children of Madaifu)接触到的八个女孩为摹本创作的。马大夫之家是华中的一家慈善机构,由无国界医生组织(Doctors Without Borders)前工作人员创办,旨在帮助孤儿和被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在家里的儿童。

诺赫伊把这些女孩带到西安,参观秦始皇陵和一排排出土的兵马俑。当地农民在1974年发现了这些已经有2200年历史的塑像。安放在秦始皇陵四周的塑像共有8000多件,目前出土的不足四分之一。

如今,周边城镇的工匠在制作兵马俑的仿制品卖给游客。诺赫伊带着八个女孩来到一家这样的工厂,把她们介绍给工匠,让他们照着她们的样子制作塑像。出售第一批共八件塑像的收入,将被用于支付女孩们三年的学费,由马大夫之家代转。在美国,诺赫伊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大概是意在批判精子银行的《精子吧》(The Spermbar)。作品描绘了一个小吃摊,顾客可以在里边为他们未来的孩子挑选各种特征,随后,有人会为他们挑选出来的特征匹配相应的材料,而这些材料将被混合在一起,奉上一杯“基因鸡尾酒”。

2.jpg
蒲玉娜·诺赫伊雕塑一位《女童俑》

创作《女童俑》之前,诺赫伊在印度完成了一个类似的作品,名为《神圣的女儿》(Holy Daughters),在那个作品中,她创作的雕像是一个女孩和一头圣牛的混合体。后来,她让当地工匠模仿她的作品,创作出他们自己版本的塑像。这些塑像曾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宗教节日上作游行展出。

诺赫伊说,所有这些作品的目的都是让人开始思考,当新生儿的特征不再由自然决定时意味着什么?亚洲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衡。马语琴(Mara Hvistendahl)在2011年出版的《非自然选择》(Unnatural Selection)一书中提到了法国人口统计学家克里斯托夫·吉尔莫托( Christophe Guilmoto)的研究,后者曾在2005年指出,如果维持了自然的出生性别比,亚洲本应多出1.63亿女性。在自然状态下,每诞生105个男婴,就会诞生100个女婴。但根据联合国一份名为《世界人口展望》(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study)的研究报告,在从2005年到2010年,印度和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分别高达111:100和117:100。

“现在有了扫描,有了超声波,科学给了我们进行性别选择的工具,如果怀的是女胎,可以做流产,”诺赫伊说,“这是亚洲的现实情况,在印度和中国尤为如此,而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是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。这种不平衡反过来又会造成某些后果,比如拐卖儿童、拐卖妇女和逼婚。这就是对该问题前因后果的探究。”

一个外国艺术家对一个印度神祗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符号进行扭曲,似乎更像是要挑起愤怒,而非让人有所领悟。诺赫伊说,她的作品在印度没有遭到抵制。而在中国,领头的工匠起初抱有疑虑,但他最终还是想通了。

“我并不是要在自己的作品里向谁挑衅,”诺赫伊说,“在我看来,只要你的作品对人们而言是有意义的,你就能打动他们。挑衅是你必须摒弃的东西。只有进行探讨,才能取得进展。
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